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尹钧科先生所著《北京古代交通》一书中,根据侯仁之先生的研究理论,指出古代北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存在着沿太行山东麓南北一线高地的南北通道,即太行山东麓大道;北京西北方向通向太行山以西及内蒙古草原的居庸关大道 ;北京东北方向通向燕山腹地的古北口大道;北京东北方向经燕山南麓或山海关通向松辽平原的燕山南麓或山海关大道。 笔者认为其说十分精辟,而北京地区与外界的其他交通路线实际上都是在这四大干道的基础上...
这里首先要解释的是“科技考古”这个词,这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一个叫法,其含义实际上是指自然科学相关学科与考古学相结合开展研究。仔细推敲“科技考古”这个词,似乎有一些含糊之处,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但是在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加合适、更加贴切的词之前,暂时用“科技考古”这个叫法应该属于最佳选择。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词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
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因经济迅猛发展而成为中国艺术品的主要输入国,在1997年后深受金融危机之苦,大量中国艺术品又从这些地区流进国内。 中国古董、古代书画的价格体系是几百年逐渐形成的,不可再生、存世稀有,保证了身价的稳定性。 撰文:本报记者林琳 通讯员周步惠 据最新数据,近40天内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量萎缩了20.5%;2008年9月1日至1...
估价三十万的商周玛瑙组配和其他古代珠饰 浙江皓瀚将联手四川电视台西部珍藏栏目于12月28日在蓉举办中国古代玉器和古代珠饰专场大型拍卖会,其中古代珠饰专场是首次在拍场上亮相。四川新闻网记者11月19日从组委会获悉,此次征集到的拍品中以身价数百万元的商代玉璋和估价三十万的商周玛瑙组配倍受藏家关注。 商代玉璋身价数百万元 据介绍,为拍卖会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500件拍品中玉器占了380件,其余...
宁夏珠宝城出售的千足金“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11月23日摄)。11月23日,由深圳市东艺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千足金收藏系列新品在银川亮相。
“中国古代通货文化系列-金银铤”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这套雕刻非常精致的金银铤包括“福寿双全”金银铤和“牛年贺岁”金银铤,其收藏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制古朴,取材于中国古代常见的通用货币。什么是铤?铤是经过冶炼后,还没有形成器物之前的金属坯料,而且有一定的形状。由于贵金属金银坯料因其自身的价...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 鸟语花香》估价待询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展现了中国书画独特的媒材和装裱技法,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历史编纂学和宗教的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书画专场12 月2 日,星期二,下午5 时30 分12 月2 日,星期二,下午5 时30 分
根据中国古代家具的用途及功能,通常将其划分成厅堂、书房、卧室三大类。其中厅堂家具的价值最大,这是因为厅堂是官邸或私宅的门面,主人会不惜代价去营造厅堂的气氛,除了建筑本身外,家具就成为最主要的装饰与摆设手段。由于旧时富贵人家的住宅与花园融为一体,客厅家具也就成为园林家具了。 厅堂家具常呈这样的陈设模式:厅中间以八椅四几对置,大多为太师椅。两边墙上张挂云石挂屏,厅到底有栏板,前置长翘头案,案下放供桌,...
古代家具在流传过程中,极容易损坏、残缺。家具的修复,与陶瓷器、玉器、竹木牙雕等古玩相比,难度要低。但我们在鉴赏收藏古家具时,家具的完整还是很重要。现在古董家具市场上修整过的家具很多,俗称“扒散头”,这种“扒散头”的手法多样,有的东拼西接,有的张冠李戴,有的偷梁换柱。凡此种种,都破坏了古代家具的身价。现在国外的古家具整修手段要比我们先进。修复的目的性很...
中国玉文化有着一万年的萌生发展的悠久历史。它又有着无限的生命力,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就是古老的玉文化传统与当代奥林匹克人文价值相结合的杰出作品,也是古老而又年轻的中国玉文化的有力见证。 古玉鉴定分为时代、功能、玉材、形饰、铭刻以及名称、价值、价格等若干信息,其中首要的是时代(年代)鉴定。时代(年代)鉴定可分为宏观的时代(年代)鉴定和微观的时代(年代)鉴定两大类。宏观时代鉴定的年代量比可以...
古铜器是出土的、还是出水的、或传世的,只要是真的或者几百年以上的,它就没有任何气味了。新出土古铜器会带有土的气味,时间久了土气也会消失。造假的人无论假造什么样的铜器、装饰什么颜色,只要用手或猫皮擦拭后,闻起来肯定有有一种刺鼻的铜腥味。真铜器无论怎么抹擦,也不会有任何气味。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鉴别方法,是鉴别古铜器的人应该知道的方法。 不过有一点造假的人在铜料中掺进水银制作成假古铜器后,铜器味被水...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
59件(组)中国古代梅兰竹菊题材绘画精品,19日起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通过咏梅、鉴兰、品竹、赏菊四大板块,汇集辽代佚名《竹雀双兔图》、明沈周《盆菊幽赏图》、明文徵明《漪兰竹石图》、清汪士慎《墨梅图》、清罗聘《梅竹图》等中国古代名家所作绘画精品。 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情趣盎然、精美至极。如创作于400多年前的明代周之冕《梅竹野鸡图》,墨写梅树,老干新枝虬曲多姿;枝上白梅,千花万蕊生机盎然...
铜镜是古代人们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集观赏、实用、珍藏于一身,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在四千年前也就是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铜镜了。纵观铜镜发展的历史,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普及和发展;汉代至隋唐达到鼎盛时期;五代十国、宋元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铜镜铸造业随之走向萧条;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镜子的出现而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目前,随着物质生活的...
中国镜子产生於殷商时代,为铜铸造而成的铜镜。这种镜,一面磨光发亮,一面铸刻花纹。因铜镜主要用於照出自己的面容,故也叫「鉴」或「镜鉴」。 战国时,铜镜就开始盛行,制作亦轻薄精巧。到汉代,制作更加精美,花纹除几何图形外,还有鸟兽、人物等。东汉中期至魏晋时,出现了浮雕的画像镜,精美绝伦。唐代,制镜艺术尤为讲究,打破以往圆形镜的模式,创造了八棱、菱花、海棠花等式样,平脱镜、螺钿镜则更新颖别致,富丽堂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